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小麦播种后应该注意避免这6大失误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3 10:06:37标签: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农业知识 > 手机阅读

朋友们想知道小麦播种后应该注意避免这6大失误?看看小编的总结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麦播种后应该注意避免深播苗、疙瘩苗、立针苗、露籽苗、缺苗断垄、旺长苗这六大失误,否则对小麦产量与质量影响很大。
  深播苗
  因前茬秸秆较多,旋耕机在翻耕时切草不均匀,播后遇上大雨,在秸草较少或无秸草地段极易造成埋种过深,表土板结,出苗迟缓,甚至麦苗不能正常出苗,或出苗后茎细、叶小、尖黄、株少、蘖少,以至于后期减产。发生这种情况,应在墒情适宜时立即用齿耙进行麦地松土、清棵,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及时出苗和分蘖。深播的麦苗会出现地中茎,这也是深播麦苗的典型特征。

  疙瘩苗
  在播种量过大,播种技术不精时,往往会出现播种后的麦苗成疙瘩苗。耕地技术不好,土块不碎,大坷垃多;或播种行走时步子不均匀,在行走慢的地方也常有疙瘩苗出现。防止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掌握科学合理的播量,播前做好种子发芽率测定。二是播前精细整地,力争土粒细碎。对于播种过密形成的疙瘩苗,应用中耕技术及早把多余的苗子除掉。

  立针苗
  播种质量差,播种量过大,播种过深或播前整地不精细,播后镇压时严重压苗等都易形成立针苗。另外,有时为防麦苗受冻,施用土杂肥盖麦苗,盖得厚,到春季起身时,也容易形成立针苗。立针苗叶片针形,分蘖少,叶片少,麦苗长得细,长相差,形不成足够的分蘖。为防止出现立针苗,在提高整地质量和掌握适宜的播量的同时,还应注意把握合理的播种深度,一般以3-5厘米为宜,防止过深过浅。不论哪种原因形成的立针苗,都要扒土、中耕去掉多余的麦苗。并及时对立针苗进行施肥浇水,尽快让立针苗健壮生长。施肥宜浇2%-5%的尿素或磷酸二铵溶液。

  露籽苗
  盖土不匀或者套播小麦,或因机械故障等原因,容易出现露籽苗。露籽苗容易发生冻害,易倒伏,后期易青枯,使用除草剂时也易产生药害,防治的办法是及早盖土。对套播麦可在旋耕机中间安装大规格犁刀,反旋开墒沟,用开沟形成的细土盖种。
  缺苗断垄
  主要是地力墒情不好,或地面不平,浇水不匀;小麦发芽率不高,掺拌不匀;坷垃大、播种机故障及地下害虫的危害造成的。一般麦垄15厘米以下无苗是缺苗;麦垄15厘米以上无苗是断垄。预防措施:一是精细整地,地要平整。二是足墒播种,如果播种时土地欠墒,一定提前1周浇水,待水分适宜时再播种。三是一定做好麦种的发芽试验,发芽率低于95%的尽量不要用做麦种,播前拌种要匀。四是适时防治地下害虫。

  旺长苗
  在温度偏高和播种过早、肥水过猛时,往往形成冬前麦苗旺长。出现这种情况,会降低麦苗的抗冻能力,降低分蘖成穗率,后期容易出现病害、早衰、倒伏,因此不利于高产。凡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冬前要及时实行镇压,过旺的可以多次镇压,有条件的可深耕断根,过度旺长的麦苗并适量喷施多麦巨金等高效化控产品,控上促下,防止冬前拔节,并适当迟施拔节孕穗肥。

防治小麦地下害虫方法


小麦地下害虫有金针虫、蝼蛄、蛴螬等,可以使用辛硫磷乳油或溴氰菊酯乳油顺垄撒施,或者结合锄地将药土混入土壤中,起到防治作用。
农业防治:麦田发生金针虫时,适时浇水,可减轻危害。农田深耕。深秋季深耕细耙,产卵化蛹期中耕除草,将卵翻至土表暴晒致死。
灯光诱杀:蝼蛄、蛴螬和金针虫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飞行能力强,成虫发生期在田间地头设置黑光灯杀虫灯可有效诱杀成虫。
化学防治:
(1)药剂拌种:可用50%辛硫磷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等,按药:水:种子比例1:100:1000,或用种衣剂1:50:600在暗处将种子放塑料布上,撒上药水拌和均匀,拌后闷2-3小时,干后播种。
(2)撒施毒土: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加水1-2千克拌细沙或细土20千克顺垄撒施,撒后浇水。或在根旁开浅沟洒撒入药土,随即覆土,或结合锄地把药土施入,可防地下害虫。
(3)毒液灌根:在地下害虫密度高的地块,可用50%辛硫磷50-75千克,兑水50-75千克,顺麦垄喷浇麦根处,杀虫率达90%以上,兼治蛴螬和金针虫。

对于小麦播种后应该注意避免这6大失误你清楚了吗,欢迎分享给您的朋友!

上一篇草莓白粉病如何防冶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农业知识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