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柿绒蚧盛孵期防治技术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5 13:24:17标签: 柿子 柿子病害防治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水果种植 > 手机阅读

柿绒蚧盛孵期防治技术

柿绒蚧以成虫和若虫刺吸为害柿树的嫩枝、幼叶和果实。嫩枝被害后,生长纤弱、难以发芽、甚至干枯;幼叶受害,皱缩变畸,诱发煤烟病,容易脱落。若虫和成虫特别喜欢群集在果实与柿蒂相接的缝隙处危害,被害处初呈黄绿色小点,逐渐扩大成黑斑,使果实提前变软脱落,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此虫在我国分布地域很广,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广东、广西等省区均有发生。

柿绒蚧形态特征

柿绒蚧属同翅目,绵蚧科。雌成虫体长约1.5毫米,宽约1毫米,椭圆形,暗紫红色,体节明显,腹部边缘有白色弯曲的细毛状蜡质分泌物,老熟时被包在一白色如米粒之毡状蜡囊中,尾部有白色絮状、蜡质的卵囊。雄成虫体紫红色,体长约1.2毫米,仅具1对翅。腹末有1对与体等长的白色蜡丝。卵长约0.3毫米,紫红色,椭圆形,表面附有白色蜡粉,藏于卵囊中。若虫紫红色,体椭圆形,扁平,周身有短刺状的突起,密被灰白色的蜡粉,腹末具1对较长的蜡丝。

柿绒蚧主要习性

柿绒蚧在广东每年发生5-6代,以若虫在寄主枝条、树干的皮层裂缝及树上的干柿蒂上越冬。翌年4月,树芽萌动时开始活动,爬到幼芽、嫩梢、嫩叶吸食汁液,以后在柿蒂和果实的表面固着危害,同时分泌蜡被于体表,逐渐长大分化为雌雄两性。5月成虫羽化并交配,雌虫体背逐渐形成白色的卵囊,并产卵其中。每雌可产卵50-300余粒,以寄生在果上的雌虫产卵量为多。卵期12-21天。第1代若虫出现的盛期于5月底至6月初。其后7月中旬、8月中旬和9月中旬分别为2、3、4代若虫的盛孵期。前两代主要为害叶片及小枝,后两代主要危害柿果,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10月中下旬第5代若虫开始潜藏越冬。

多种瓢虫、草蛉是柿绒蚧的捕食性天敌,有时捕食率可达50%-60%,应注意保护。

柿绒蚧防治方法

抓准时机,适时用药,并注意协调药剂防治与生物防治。

1、早春柿树发芽前,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5%柴油乳剂、或煤油洗衣粉混合液(煤油150克,中性洗衣粉500克,水50公斤)消灭越冬若虫。

2、柿树展叶至开花前,根据实地调查测报,掌握越冬若虫开始活动,但还未形成蜡壳前,细致地喷洒50%马拉硫磷乳剂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12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500倍液,1-2次。

3、在害虫密度较低的情况下,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杀虫剂,以免杀伤天敌。

上一篇柿子树采果后的管理

下一篇柿子脱涩加工方法

水果种植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