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特种野猪的三方面特点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0 07:14:31标签: 野猪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一、体貌特点

特种野猪初生时身上有纵向深棕褐色较宽的带状条纹,皮毛为黄褐色或灰黄褐色,随着日龄增长,条纹逐渐消失,皮毛转为灰黄褐色或棕灰黑色;嘴尖脸长,耳小向前上方直立;颈短粗,与头、肩衔接良好。母猪颈较公猪颈略细长,颈部鬃毛较家猪长;肩胛结构良好,倾斜度适中,肌肉发达。公猪肩宽阔,富有悍威;胸深、宽窄适中;背腰平直,胸腹紧凑,腹线呈水平;尻部稍倾斜,后躯推进力强,腿部肌肉特别发达;四肢结实,体质健壮,性情温顺,行动敏捷,护仔性强。

野猪养殖:野猪饲料如何选择?

特种野猪的三方面特点

二、品种生物学特性

1、适应性强

培育成功的特种野猪既适应圈养,也适应放养,特别对放养的适应性比圈养更好。适应于我国南北方的各种气候环境,但相比之下,其耐热性比耐寒性更好。夏天,特种野猪从宁波象山港运至新疆乌鲁木齐,气温高达38℃,途经5天5夜,均安全抵达,无一死亡;冬天,从象山港运至甘肃宁夏,途经4天4夜,甘肃气温低至零下28℃,也安然无恙。这说明特种野猪对长时间的颠簸、疲劳、酷暑、严寒等恶劣条件的适应性优于一般家猪。

2、抗病力较强

特种野猪的生命力和抗病力优于一般家猪。在放养条件下,除外伤外,很少发病,而圈养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疫病防治工作则要加强。

3、合群性好

特种野猪喜群居和群体觅食等活动,在管理上宜群养,不宜单养,除公猪和产仔母猪外,均需在合理密度下群养。

4、防御性强

特种野猪的防御反射性比家猪强烈,但反应的强烈程度远不及野生野猪,是野猪中最温顺的一个新品种,适合于农户饲养、工厂化饲养和放养,但是与家猪仍有区别,如表现胆小、机敏、易受惊,越障能力比家猪强,极少数的个体对陌生人有攻击性,产仔后,母猪护仔性比家猪强烈。因此在栏舍的建筑上,格栏的高度应在1.2米~1.4米左右;饲养管理上,要减少应激,与猪群建立感情。

5、杂食性

特种野猪食性广,对青粗饲料的利用能力比家猪强,在食粮结构中,青饲料必不可少,可以利用各种农副产品,饲料来源非常广泛。特种野猪的采食行为与家猪有所不同,白天采食量少,午后夜间采食量大。

6、生活有序性

特种野猪生活的有序性,比家猪更为突出,条件反射较为稳定,因此对特种野猪饲养管理要注意定时定量、定糟定位、定质,确保猪群健康。

三、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

培育的特种野猪,改变了野猪的季节发情、产仔少等缺点,获得了正常而较高的繁殖能力,年繁殖胎次从一胎变为二胎,窝产仔猪从4头~6头提高到8头~12头,年产仔数比野生野猪提高了4倍。一般6~7个月达性成熟,初配母猪一般在5~6个月龄开始第一次发情(体重约50公斤~60公斤),持续期2天~4天,妊娠期116天~120天,初产母猪产仔数为6头~8头,经产母猪产仔数为8头~13头。

2、肥育性能

特种野猪6个月左右可以长至40公斤~60公斤,种猪3~4个月可长至20公斤~30公斤。从保育期结束到屠宰前的育肥期间,平均日增重为450克左右。海岛放牧的特种野猪生长速度相对要慢一些。

3、胴体性能

特种野猪胴体瘦肉率较高,一般为65%~72%,比家猪要高,特别是肌肉内亚油酸的含量是家猪的1.5倍~2倍,肉的剪切力(剪切力小,表示肉嫩)只有家猪的50%~67%,即嫩度26N。

上一篇打工仔弃万元月薪养野猪,年出栏野猪300余头,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