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江苏鳊鱼通体发红 渔场老板被逼谎称因捕捞不当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5 19:59:28标签: 鳊鱼 鳊鱼市场分析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渔业 > 手机阅读

鳊鱼

2006年11月中旬,句容市二圣水库南亭渔场鳊鱼发红事件经省、市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关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鳊鱼通体发红?食用“红衣鱼”对人体会有哪些影响?人们迫切希望有关部门早日给出答案。近日,有消息说:句容“红衣鱼”事件原因已经查明,是由于捕捞方法不当所致,与饲料无关。

然而,当记者进行跟踪采访时,渔场老板夏某却坚持认为“红衣鱼”与饲料有关。他声称自己是被威吓后才承认是由于捕捞方法不当产生“红衣鱼”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红衣鱼”现象,记者近日又采访了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希望得到一个权威的说法。 

事件回放:鳊鱼穿上“红衣裳” 

2006年11月中旬,句容市南亭渔场的夏某在起鱼时突然发现,数万尾重约1.5斤的鳊鱼出水面后不久便通体出血,像穿上了“红衣裳”一样。早就听说过“红衣鱼”现象的夏某,见事情居然也发生在自己的鱼塘里,急得六神无主。 

记者闻讯后立即来到夏某的鱼塘边。夏某从网箱内捞起一条鳊鱼让记者看,果然这条鳊鱼遍体通红,用手轻轻一推,鱼鳞就被推了下来。夏某说,这种鳊鱼体质很弱没有劲,抓在手上基本不反抗。这和其他地方出现的“红衣鱼”是一个特征。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溧阳养鱼户李永明饲养的鳊鱼也是全身变红!从李永明拍的照片上看出,他饲养的鳊鱼和夏某的几乎一模一样穿着“红衣裳”。夏某和李永明交谈后得知,他们使用的是同一个厂家的饲料。 

可是,当夏某找到饲料销售商时,该饲料销售代表说,他们经销的饲料有多个品种,质量应该没有问题。由于夏某还用过另一个品种的饲料,所以不能判断就是他们厂生产的饲料出了问题。 

镇江渔业管理中心负责人说,这种情况在常州、苏北等地多次出现过,面积大的在万亩以上。根据经验判断,估计问题可能出在饲料上,饲料中有可能含有激素之类的添加剂。这位负责人提醒消费者,尽量少吃这种鱼。镇江水产站的一位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1月中下旬暴发鱼病的可能性非常小,但若想查明真正原因,还需做进一步检测。 

渔场老板: 

“说谎”是另有隐情 

12月28日,记者再次来到句容南亭渔场采访老板夏某。这时夏某鱼池里的鳊鱼已经处理完毕。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5万多斤“红衣”鳊鱼虽然卖出去了,但平均每斤要损失0.7元,仅鳊鱼就损失了3.5万元,其他的鱼损失也较大。“这些损失没地方去要了!”老夏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有关部门不是说是你自己承认是由于捕捞方法不当造成的吗?”记者的这一问题使老夏急得跳了起来。他说,现在出现“红衣鱼”的地方又不是他一家,都被检出是与使用的饲料有关。特别是溧阳市的一位养鱼户,与老夏使用的是同一家的饲料,厂方也同意补偿损失了。 

“谁都知道,即使捕捞方法不对,也只会造成一小部分鱼的局部出血发红,绝不可能像这样大面积的通体发红。”老夏气愤地告诉记者,“我的顾虑很多,一位调查人员说了许多让我左右为难的话。我前思后想,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要为其他人考虑。所以就只好承认他们的说法是捕捞方法的问题了。我是没办法才这么说的呀!” 

渔场目击: 

青鱼通体竟呈白色 

12月28日,记者在南亭渔场现场采访时,见有人正在鱼池内捕捞,当天捕获的200多条青鱼已经放入网箱。记者请渔场老板夏某捞几条上来看看,老夏显得很为难,他欲言又止的神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记者一再要求下,老夏从网箱里抓出了几条青鱼,抓上来的青鱼让在场的人吓了一跳,每条青鱼约有十几斤,通体呈白色,有的身上还带有明显的红色,样子十分怪异,与平常见到的灰青色的鱼体截然不同。 

就老夏渔场出现“红衣鱼”以及青鱼变白的情况,记者又走访了与老夏相邻的几家渔场,一位养了近10年鱼的曹老板介绍说:出现这种情况不可能是捕捞方法不对,而是捕捞时间选得不对,老夏捕捞时,天气还很热,鱼如果吃了有激素的饲料,温度高了身上就容易发红。要是等天气冷了再捕捞,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至于青鱼呈白色的情况,他说他养了这么多年的鱼也从来没见过。 

由于产生“红衣鱼”的原因还没确定,渔场老板也无法讨回自己的损失。2007年1月10日下午,记者拨通了与句容南亭渔场夏某使用过同一种饲料,并且也出现过同样问题的溧阳市养鱼专业户李永明的电话。他说,他们那里养鱼户大大小小有100家左右。许多家使用了这种名叫“通威”的鱼饲料,并且都出现了鱼体发红或发白的现象。目前,他们正与经销商洽谈具体赔偿事宜,其中,有一家是直接与该厂家无锡分公司谈的。 

相关部门:饲料还未抽样检验 

句容“红衣鱼”事件发生后,引起了镇江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句容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进行调查。 

12月29日,记者采访了负责协调处理此事的句容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吴自科,他同时又是句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综合监督科科长。吴自科说,“红衣鱼”事件发生后,他们已经及时组织林业、质监、工商等部门的有关人员到现场对周边环境、水质、鱼体、饲料四方面进行了调查取证。经过调查,确认环境和水质不存在污染问题,于是决定对鱼体和饲料进行抽样调查。由于当时渔场提供不了饲料,市场上也没有找到同品种、同批次的饲料,无法对饲料进行抽样。于是最后决定,在检测鱼体的同时,报请镇江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对市场上的同品种、同批次的饲料进行跟踪调查,但一直未有结果。 

那么,在饲料未被检测的情况下,能否说明“红衣鱼”原因已经查明?吴自科表示,他们没有对外发布该消息。然而,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却是,对外发布消息称“红衣鱼”事件原因已经查明的恰恰就是“句食办”。当记者出具刊登该消息的当地报纸时,吴自科称,对这件事我们不能说已经查明了,也不能说没有查明。见报的内容与他们上报的材料还是有区别的,“句食办”没有下这样的结论。吴自科还一再强调说,他们汇报的内容是讲事件的来龙去脉明晰了,这与“事件原因被查明”是不同的。 

水产站声音:没有立案处理 

对于“红衣鱼”的出现,水产部门怎么对待?随后,记者采访了句容市林业局水产站站长李建伟。他向记者出具了一份《检验报告》。从报告中显示,未检出能导致“红衣鱼”的违禁激素“喹乙醇”。由此,李建伟声称:“像老夏渔场出现的这种情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查明鱼有没有问题,只要鱼没有问题就行了,尽量不要把事情扩大化,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几个职能部门一致决定对老夏渔场发生的事不作立案处理。”李建伟还说:他们送检鱼的目的就是要查证鱼体有没有“喹乙醇”。如果这个排除了,鱼就可以进入市场,这不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 

据他介绍,老夏使用的饲料是混合饲料,一般不会对鳊鱼产生影响。一些鳊鱼专用饲料可能会有激素,能导致鱼体呈红色。当时,他们也对渔场环境、水质进行了调查,排除了污染和病害的可能,那结论只能是捕捞方法不当造成的了。不过,李建伟承认这是估计、可能是。不过他一再说明,执法部门只能凭证据说话,即使送鱼时间不对,过了检测期,但鱼体检测没有出现问题,他们也不好再作进一步的调查处理。至于青鱼发白、发红的原因,李建伟说他也发现了,但不知道原因。 

那由谁来监管饲料质量呢?李建伟无奈地表示,这牵涉到现行的管理体制。外地一般在农林局设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像常州、武进农林局都有一个专门的饲料管理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规定,由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对饲料的监督管理工作。但在句容市,农业局、林业局都是农业主管部门,到目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机构,这就容易造成饲料监管上的真空。 

专家释疑: 

有害人体暂无证据 

“两节”即将到来,此时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格外需要引起重视。那么,句容南亭渔场“红衣鱼”事件究竟与使用的饲料有没有关系?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鳊鱼通体发红?这种鱼能否被食用?食用“红衣鱼”对人体会有哪些影响?人们迫切希望有关部门早日给出答案。近日,记者采访了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的薛工程师。 

薛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红衣鱼”确有其事,但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现在还很难确定。有一种说法,是因为饲料里添加了超量的喹乙醇所致。不过由于养殖户一直没有拿出他们以为有问题的饲料作检验,目前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这方面的问题,所以还不能下定论。另外,对鱼的检验困难也很大,因为鱼的代谢“半衰期”是12个小时,一个星期内就检测不到。至于是不是其他原因导致了“红衣鱼”现象,薛工认为现在还很难说。 

那么,食用这样的鱼对人体有没有影响?薛工表示,目前没有这方面的反映,虽然这种鱼自身应急能力较差,但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对人体有害。 

谈起对饲料里添加超量的喹乙醇,薛工表示早有耳闻,不过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他认为板子不应只打在饲料生产商身上,由于饲料里添加了超量的喹乙醇,能使鱼长得快,这种利益驱动也导致有的养殖户主动要求用这样的饲料。但不管怎么说,在饲料里添加超量的喹乙醇,都是明令禁止的。至于青鱼又呈惨白色,他们也注意到了,目前正在抓紧检测,争取早日拿出科学的依据来。

上一篇草鱼、鲫鱼、鳊鱼混养注意事项

下一篇江苏靖江成功驯养长江鳊鱼 可增加产值千万元

渔业本月排行